【2015京外社会实践活动纪实报道三】6月13-14日各支分队活动
来源:北京十二中发布时间:2015-06-15
湖南分队实践活动纪实
● 带队教师:史卫东(领队)胡小蒙杨毅等
● 参与班级:高一(2)班高一(8)班
● 实践地点:湖南
● 友好学校:株洲市九方中学
6月13日主席丰碑路,细雨故居行。早上8点,同学们踏上了寻访毛泽东同志故居的旅途。天空正飘洒着蒙蒙的细雨,映衬着我们庄重的心情,为旅程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临近毛主席故居,大家便快速地排好了队伍,井然有序得安静前进着,为路上不少行人所注目。到了故居所在,静谧祥和的氛围与清廉俭朴的环境令我们对毛主席的事迹又多了一份了解,对毛主席的高尚人格又有了更深的体会。走出故居,一行人来到了毛泽东广场,瞻仰由刘开渠同志建造的毛主席铜像,敬献花篮并三鞠躬,以此表达我们心中对毛主席的敬仰与爱戴。每位同学都庄重地带上了毛主席徽章,静穆地缅怀着伟大的毛泽东同志与他创下的伟业。尽管天空仍未放晴,但没有一个人打伞,冰凉的雨丝打湿了大家的肩膀,却无法浇灭我们激荡而肃穆的心情。
穿过山道,著名的滴水洞出现在面前。行走在这里,颇有一番济济跄跄的意味,时强时歇的丝雨为古老茂密的山林增添了清新而神秘的气息,想必这里一定四季都拥有着如仙境般动人的美景。我们出神地默读着山壁上镶嵌着的不同时空名人学者们对毛主席的留言评语,感受到了毛主席对整个世界的积极影响。深入山林便别有一番洞天,我们参观了毛主席在此的别墅,其内会议室、防震室、防空洞等一应俱全,和室外的良辰美景形成了独特的风味。
通过这次与毛主席精神的近距离接触,我们的思想变得更加澄澈,而一上午的奔走也令得大家更加珍惜午饭时光。经过休整之后,湖南分队的二班和八班同学们重振旗鼓,驶向了下一站——刘少奇故居。(撰稿:高一2班杨丹宁拍摄:徐翔燕老师)
雷问千声悲旧事,雨咽万语吊故人。离开了毛泽东故居所在的韶山,经过40分钟车程,我们来到了刘少奇纪念馆。"不懈奋斗,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艰辛探索,为了开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殚精竭虑,为了建设一个好的党"、"共和国主席的风采"、"尾声: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5个部分。这是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里陈列的伟大生平。正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废"。虽然在这里只是短暂的停留,却使我们了解历史,感悟历史,进一步了解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与精神,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教育。我们真切感受到新中国的建立来之不易,是啊,没有他们的奋斗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我们会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伟人思想和精神,发扬光荣的革命优良传统。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刘少奇故居。仅仅的四十分钟车程的距离,可参观的游客却少得多。昏沉的天气,绵绵的细雨,不仅洒在了这大地上,也洒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为我们的心也拢上了一层阴霾,使我们不禁为这位伟大的领导人悲戚的遭遇感到由衷的惋惜。同毛主席的故居一样,刘少奇的故居也是简朴的土木结构,前傍小湖,后依青峦,但从规模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刘少奇家境的殷实富足,生活的井井有条。虽然如此正房、堂房、猪栏、牛栏、烤火屋,农具室等等共21间房,但很多生活用品因为文革的悲剧而毁于一旦,除了门前的那块写有"刘少奇同志旧居"的牌匾。听导游讲,这是唯一幸免于难的文物了。
8班的安点同学与许多同学一样,怀着沉重的心情步入了刘少奇故居,他是我们的随行摄影师。善于观察的他用他那敏锐的眼睛,发现在那块牌匾上有一只马蜂在筑巢。他十分担心这块匾是否会因此遭到破坏。于是他及时的报告了老师,找到了故居的管理人员,不断地向他说明着情况。当管理人员表示他们会进行处理时,安点同学才放下了心中的大石,继续认真的参观、拍照。安点同学的行为体现了他保护文物的自觉性和我们十二中人具有的公共道德。正所谓说,逝去才会珍惜,有些事物在消逝之后,我们才会去注视。一旦失去的东西,我们才会恨我们当初没有好好珍惜,就像刘少奇故居中曾有的那些文物,如今却只剩下一块旧匾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包括我们祖国的其他的一些重要的文物古迹,也一点点的因我们的疏忽而消逝着。保护文物,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可以触及到的小事做起。(撰稿:高一8班黄佳兴、高一8班富文豪拍摄:高一8班安点)
6月14日,上午,同学们历经三个小时的车程,远道赶赴炎帝陵。远远看去,炎帝陵庄严肃穆,使人心生敬意。穿过长满青苔的台阶,我们慢慢走近这位千古帝王。导游告诉我们,炎帝的本名叫做姜石年,而他的乳母是两只充满灵性的动物——白鹿和雄鹰,它们的雕塑在二门前静静伫立着,透过朦胧的雨雾,我们仿佛看到炎帝嗷嗷待哺,雄鹰盘旋于其上,为之遮风挡雨;母鹿俯跪于其身测,哺育乳汁。跨过二门,一座绿色的小丘在碧树环绕间静静矗立,明时重修的陵墓,历经不朽,躺卧在远离人烟的群山怀抱之中,这便是历经岁月风霜的始祖炎帝最终安息之处。"为什么炎帝被尊为始祖?"八班马嘉蒙同学提出了这个问题。导游解释说,因为炎帝有很多的发明,对后世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人们愿意把炎帝看做自己的祖先。导游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炎帝是第一个发现生姜有驱寒生热之效的人。传说他上山采药,突然感到浑身无力、四肢酸软。他养的琉璃狮子狗十分有灵性,从山中为他衔回来一个黄色根状物。炎帝吃下后,休息片刻,便心胸舒畅,精神大振。于是,炎帝便以自己的姓氏给这种植物命名,取名为"生姜",意思是使他获得了第二次生命。我们一边聆听着炎帝的传奇故事,一边感受着这炎热中的静谧,眼前浮现的,有时是那个制耒耜、尝百草的帝王,有时是那个生长于湖北江边的小孩,最后慢慢变成那个被中华民族永远铭记的慈眉善目的老人。之后,我们来到了碑林,这里铭刻着历代帝王的祭拜献词。潮湿的天气使石板上凝结出水珠,映照出石板上的字。轻抚着石碑上的献词,我们深深感受到炎帝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碑林之中,同样有着近现代的痕迹。香港、澳门的回归,也记录在这里的两块石碑之上。时光荏苒,隙驷不留,我们在这里追溯历史,缅怀祖先的同时,也为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
2班的小记者们采访了本班严子健同学,他说:"炎帝为了天下苍生,遍尝百草,日遇七十毒,最后还因误食断肠草而死,这种博大的情怀让人敬仰;炎帝还种植五谷、制作陶器、制麻为布、制作五弦琴等,这种创新精神让人赞叹。来到这里,我有一种找到了根的感觉。"老师们也颇有感怀。杨毅老师谈到:"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之地,对于中华民族的儿女而言,这是一次寻根之旅。在这里,神农氏始作耒耜,教民耕种,弦木为弧,剡木为矢,日中为市,首辟市场,织麻为布,并且制作衣裳。站在神农大殿之中,感受到如此远古的记忆,浓重的神圣气息扑面而来,身临其境,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行程。"一天的参观结束了,伴着细雨,我们踏上了回归的旅途。背后,炎帝陵目送着我们渐行渐远。(撰稿:闵茗黄佳兴富文豪李春花拍摄:安点徐翔燕)
----------------------------------------------------------------------------------------------------------------------------------------------
----------------------------------------------------------------------------------------------------------------------------------------------
河南分队实践活动纪实
● 带队教师:荆卫华(领队)刘利赵玉媛等
● 参与班级:高一(10)班高一(11)班
● 实践地点:河南
● 友好学校:南阳一中
6月13日,清晨,同学们在经过一晚的休整后,又在南阳一中的食堂里享用了南阳特色"胡辣汤",并于7点10分整装待发,踏上了去往"世界第九大奇迹"——西峡恐龙遗迹园的行程。
在路上,导游为同学们介绍了南阳四宝,其中详细解说了恐龙蛋的历史:在1993年之前中国恐龙蛋占不到世界的1/5,但在1993年一次意外的开采过程中,在南阳西峡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将1/5提升到了1/3之多,可见西峡恐龙蛋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
恐龙遗迹承载着远古时代生命科学的重要信息,而今天同学们也一探恐龙灭绝之谜。同学们进入到这个5A级景区后,先后参观了形态各异的蛋化石,栩栩如生的仿真恐龙,搜寻了寒武纪年的奥秘,地球版图的飘逸历程。畅游在历史的洪流,我们发现即使华夏五千年文明历程灿烂多姿,但这样的时间在地球悠久的生命里实在是沧海一粟。假如把地球的生命看成整整一年,人类的出现及发展,只不过是这一年里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钟罢了。
下午我们来到中国当今保存的最为完好的衙门之一的内乡古县衙,感受沉淀在建筑群里的中国建筑文化。这座古县衙建于元大德8年,是吸纳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的官衙式建筑群。在这里,同学们了解了古时衙门处理案件的流程方案,围观了"呈堂供词"与"惊堂木"的风采,甚至让大家小小的了解了衙门内的几种令人痛不欲生的刑罚。在内乡县衙的一角有一方戏院,京剧爱好者登台为我们免费上演了一折子好戏,引得大家连连称赞。不仅如此,男生还有穿上仿照旧时衙役的服装整齐列队,在相机镜头下留下灿烂的笑容。此外,有一幅对联让同学们十分记忆犹新:"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是陋室铭上的经典句子,同学们又怎会不知?来了南阳,自然是要去一睹卧龙先生十年躬耕的"不陋"草庐。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坐落在卧龙岗之上的南阳武侯祠,这里是孔明先生躬耕隐居之地,汉昭烈三顾之地,亦是三分天下的策源地。其中有一厅是用蜡像来重现刘备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的场景。蜡像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同学们重温了历史背景。
当然,通过导游介绍我们知道即使是流芳万世的孔明先生,也不是一生顺遂,幼年失去亲人躬耕于草蒂之间,十年躬耕,独自研究学习,这样心性与对学习的坚持实在让同学们唏嘘不已,令人叹服学习。
一天奔走四方,同学们周测劳顿之后亦不忘身上学习的重任,在晚间返回南阳一中之后老师组织着同学们开始晚自习。
6月14日。叮叮叮叮"伴随着闹钟的铃声,睡眼惺忪地爬下床,还没到开灯的时间,大家快速的梳洗,收拾好行装,6点钟到达门口集合准备上车。
老界岭的名字也有不小的来历。老字,传说老子在此隐居,炼丹,修身,最终修道成仙。界字,从地理角度讲,这里是洛阳和南阳的分界线,也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从气候的角度讲,这里是长江和黄河的分界线。西峡县老界岭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境北部,伏牛山南坡上部地段,东与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接连。南阳西峡老界岭自然保护区地貌由中山组成,主峰走向北西--南东向,支脉呈羽状向南延伸。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峰峦迭嶂,气势磅礴。因山峰高矗,远看似向东引颈高歌之雄鸡而闻名。晴日山体呈青紫色,清晰雄伟;阴时云雾缭绕,时隐时现,其景壮观异常。终于到达了传说中的老界岭。参天的古树,青翠的枝蔓,相互缠绕,相映成趣。坐了一段"惊心动魄"景区的游览车才到达徒步行走的入口。大家吵着要比赛爬山,个个都跃跃欲试,导游规定了上下山的时间,前三名的同学还会有奖品,这无疑不激发了大家的热情。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互相开完笑,你一句我一句好不热闹。但爬山毕竟不是一件易事。渐渐地,有的同学已经体力不支,大口地喘着气,双腿和脚也好似灌了铅似的,浑身冒着汗,身上没有一块干的地方。这无疑是一场意志的较量。大家暗自努力着,谁都不肯放弃,都互相大声的为同伴加油。累了,就在原地歇歇脚,喝口水只敢稍微休息一小会儿,就继续前进。大家都知道,一旦停下来,就很难继续再走下去。所以都拼命地咬着牙,一刻都不敢松懈。
爬山最能磨砺人的意志,开阔我们的胸怀,拓展我们的视野。爬山,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像爬楼梯一样要一个阶梯一个阶梯移步,爬上去后,有时还要一步一步走下来,确实很辛苦。可是,当你爬到山顶,当你征服一座山峰又一座山峰时,你会感受到无比的骄傲、快乐和满足。"踏破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爬山能让你感受到历经艰难达到巅峰后的独特境界和乐趣。
就这样伴着欢笑和汗水,我们到达了老界岭的顶峰,壮阔的高山,连绵不绝。蓝天与白云相伴,映衬着山峦,好似一副绝世的山水画卷。大家无不惊叹于它的雄伟,它的气魄。导游也向大家讲解了山顶那些瑰丽奇特的景观。大自然拥有一双灵巧的手,把世间万物都排放的如此恰到好处。它赋予山峦以奋发向上的生命力。下山并不比上山轻松,大家的双腿都在打颤,山路陡峭,需要格外的小心,但心里却是分外的惬意。大家一路欢歌笑语,不知不觉间,以到达了终点。
这次的老界岭之旅,带给了我们欢笑,也教会了我们拼搏与成长。人生的意义在于拼搏,努力奋斗;生命的真缔在于不断进取,以使生命得到升华;成长也就意味着接受挑战、使自己变得成熟、坚韧、独立自主。
----------------------------------------------------------------------------------------------------------------------------------------------
----------------------------------------------------------------------------------------------------------------------------------------------
山西分队实践活动纪实
● 带队教师:李鹏举(领队)张青伟牟颖等
● 参与班级:高一(3)班高一(7)班
● 实践地点:山西
● 友好学校:山西运城康杰中学
6月13日,运城分队的同学来到山西运城鹳雀楼、水峪古村参观学习。早上6:00,在康杰中学的起床铃声中,同学们从睡梦中醒来,开始了一天的参观活动。早餐后,经2小时车程,同学们到达了鹳雀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石山,上面用朱墨书写"天外天",在它的对面是鹳雀楼的正门。鹳雀楼矗立在数百阶台阶之上,共有6层。其中一、二、三层分别为鹳雀楼的由来及发生在运城市的故事,如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神话故事,以及运城的四大支柱产业。抵达六层后,在楼台上极目远眺,万里绵延大山、九曲黄河都映入眼帘,地面的人小如蚂蚁。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拿出手中的相机拍照,记录下这一壮丽景色。下午2:00左右,同学们又乘车来到了水峪古村。在那里,有着著名的"小吃一条街",同学们不仅品尝到了山西的特色小吃,也能感受到山西的民俗文化。一天的参观学习结束了,我们又回到了康杰中学。晚饭后,同学们井然有序地走入教室自习。结束了一天的参观,同学们期待着崭新一天的到来。(朱博韬、寇静恬、马时佳、秦瑞瑄、任赟、牟颖)
6月14日,运城分队的同学来到黄河壶口瀑布参观。上午8点,同学们乘坐大巴车开始了本次旅途中最漫长的车程,为了更好的利用这段时间,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习资料开始学习。尽管路上十分颠簸,大巴车左右摇晃,但他们还是聚精会神的背着历史的大事年表、地理的地域分布规律、化学的有机反应方程式等,大巴车被学习的气氛充盈着。4个小时后,同学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黄河壶口瀑布。穿过乱石密布的河滩,同学们亲眼看到了这个大瀑布。黄河水由远方而来,一进入壶口平静的河水便如野马一般肆意奔腾,巨大波浪与岩石碰撞,发出轰雷一般的响声。瀑布自上而下,气势之宏大,前所未见,激起的水花风浪溅到同学们的脸上,倍感凉爽,一缕白烟于瀑布底升起。同学们望着瀑布,纷纷拿出相机记录下这壮观的美景,感叹着大自然的力量,也不禁想起了李白那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壶口瀑布,但他们的心中多了几份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叹。
晚上自习期间,参加联欢会、辩论赛的同学认真的准备着明天与康杰中学师生的交流。(郭琦、黄泓博、高嘉诚、王卫、任赟)
----------------------------------------------------------------------------------------------------------------------------------------------
----------------------------------------------------------------------------------------------------------------------------------------------
湖北分队实践活动纪实
● 带队教师:阮守华(领队)孙德峰李子尚等
● 参与班级:高一(1)班高一(5)班
● 实践地点:湖北
● 友好学校:恩施高中
6月13日,天空中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同学们望着自己采摘的满筐的辣椒,露出了自豪的笑容。今天,高一(1)班同学首先去了将要进行支教的熊家岩村小学了解了支教的大致情况。校长的一番介绍和嘱托,让大家明白了我们将肩负的责任。接着,校长带领我们去进行农业劳动。途中,同学们特意要求步行前往。在崇山峻岭中,我们有说有笑地前进着。到了农业基地,同学们分为两组,一组进行除草,另一组采摘辣椒。田间的地垄上杂草满布,但是大家还是耐心地弯下腰来,一点一点地将杂草除去,还小心翼翼地避开了植物本身的生长区域。采摘辣椒时,天空开始下起了小雨,但是同学们都沉浸在劳动的快乐中。放眼望去,碧绿的田间,到处可见我们忙碌的身影。通过两个小时的农业劳动,我们感受到了农民的辛苦和不易,也更加决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下午,我们前往枫香坡侗族风情景区进行了参观游览。在古色古香的风雨桥和木塔前,同学们为先贤的智慧所折服。听了茶农老爷爷的充满激情的讲解和嘹亮动听的山歌后,同学们也尝试了挑选和采摘茶叶。满载着收获,我们结束了今天的旅程。
晚自习时间,一班的同学参照刚刚领到的课本认真地进行着备课,我们也对后天将要开始的支教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供稿:高一1班杨一宁、武哲宇、赵芷洁)
6月13日,高一(5)班同学参观了恩施特色场馆。其中包括叶挺纪念馆、恩施州博物馆和规划馆。阴雨绵绵,山城在氤氲中醒来。早餐完毕,同学们便驱车来到叶挺纪念馆包括叶挺故居和叶挺雕塑。同学们认真听导游的讲解,了解了叶挺的辉煌伟大但却坎坷波折的一生和老一辈人的革命精神。对此大家大受感动和鼓舞,对叶挺将军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在我们根据导游讲解和历史资料充分了解了叶挺将军后我们在叶挺将军的雕像前举行了祭拜仪式。有主持人主持,学生代表玄浩宁发言和教师代表李子尚老师发言,升华总结了叶挺将军伟大辉煌的一生和我们在叶挺将军身上学到的革命精神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落实。接着我们为叶挺将军默哀三分钟,当时下着雨天气阴冷,同学们心痛惋惜敬仰之情融在雨里,撒在叶挺将军雕像前的草地上。
接着,我们参观了恩施州博物馆和规划馆。有多少历史就能承载多少未来,讲解人员为我们介绍了恩施的历史脉络、现在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蓝图。我们既触摸到了历史的厚重与庄严又体会到了未来高科技的快捷与纤巧。这让尚且在青少年时期的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蓬勃发展的力量,受到无限鼓舞得到莫大的精神力量,并且会将这种力量融入到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
然后我们一行人乘大巴去到位于枫香坡的万亩茶园。在农民伯伯的指导下,阮校长亲自带领同学们下到茶园帮助农民伯伯采茶叶。天公并不作美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地上一片泥泞。阮校长不怕脏不怕累,挽起裤腿踩在泥土里指导同学们采茶叶。即使天气不算晴朗但是阮校长和同学们忙碌的身影和收获到劳动快乐之后的欢声笑语,让同学们的心如同沐浴在阳光下。
傍晚回到学校就餐,七点准时开始了晚自习。九点半晚自习结束后,同学们回到各自寝室休息,准备迎接更加充实的明天。
6月14日,旖旎微风,天公作美。恩施分队的高一(1)班和高一(5)班的同学们早餐后集结出发,前往恩施州建始县的石门河景区。在葱绿的峡谷间,一条长长的白色队伍在有序地行进着。大家的脸上淌着汗水,但是仍然咬紧牙关,坚持前进。
十公里的山路,对我们来说一个极大的挑战。尤其是沿悬崖边而建的栈道,远远望去就让人望而却步。同学们三两结伴而行,一开始的步伐还十分轻盈,一路说说笑笑,不时停下来欣赏风景。到三分之一的路程之后,同学们越来越疲倦,步伐也越来越沉重。但是眼前壮丽的景观让大家又充满了力量,鼓起勇气继续前进。特别是在渡过一条湍急的河流时,同学们手牵着手一同通过,赢得导游的赞赏。三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终点。同学们虽然早已汗流浃背,但是回头望去,看到云雾缭绕的大峡谷,都感觉到无比的自豪。
晚饭后,恩施高中的老师和同学们特意为我们安排了民族传统歌曲和舞蹈的展示和学习。首先,我们学习了土家族民歌《六口茶》,大家都被朗朗上口的曲调和歌词所吸引,不一会儿就学会了,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和恩施高中的同学们对唱了这首民歌。悠扬的歌声回荡在恩施的校园中。接着,我们先观看了恩施高中同学们表演的土家族传统舞蹈《摆手舞》。然后我们跟着舞蹈老师一同学习了这支舞蹈的基本动作。大家都努力地模仿着,连外教老师Jim也加入到了我们学习的队伍中来。最后,大家围着圆圈,伴着音乐起舞,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
----------------------------------------------------------------------------------------------------------------------------------------------
江西分队实践活动纪实
● 带队教师:朱春平(领队)张琦卢丽华等
● 参与班级:高一(4)班高一(6)班
● 实践地点:江西
● 友好学校:江西吉安一中
6月13日,上午8:20吉安分队成员从吉安一中乘车出发前往文天祥陵园。在文天祥的雕塑旁,全体师生聆听了导游讲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迹,我们齐声朗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体会到他正义凛然,一心报国的民族情怀。随后,我们还谒拜了这位民族英雄的衣冠冢,继续感受到他坚贞不屈为国舍生取义的伟大精神。
中午,我们参观了宗祠文化保留完整的陂下古村,在古村最大的祠堂敦仁堂内享用当地特色食物,感受到当地村民的热情好客。随后,我们跟随导游游览整个古村,感受淳朴而又厚重的宗祠文化。在这里,许多建筑都留有红军的痕迹,让我们看到了红军当年在这里的生活状况。
下午,我们来到了田间地头,和农民伯伯们一起劳动。在烈日下深入果园当中,为果树除草。虽然天气很热,我们也汗流浃背,汗水顺着脸庞滴下。但是大家没有放弃,没有退缩依旧和农民伯伯并肩作战!同学们半蹲着,尽力去拔出树根下的杂草。有的同学手上腿上都被草划伤了,但是都没有半途而废,依旧坚持到最后。今天下午的这一番劳作才真正让我们体验到了"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同时也感受到了当地纯朴的民风,以及勇于吃苦,勤奋劳动的红军精神。
今天这一天的活动,对于大家来说是辛苦的但又是充实的。我们付出了汗水,亲近了自然,真正的体现了这次社会实践的意义。
6月14日,上午8:20,吉安分队成员准时从学校出发,前往江西的富田古街。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当地名门望族匡氏,王氏等的祠堂,脚踩长满青苔的石板路,仰望古屋飞扬的檐角,穿梭在纵横交错的古巷,在古街中感悟厚重历史在这里留下的痕迹。据导游讲解,这里曾经是红军和白军争夺的地方,有很多当年红军留下来的痕迹,这些痕迹也是江西红色历史的印证。
随后,同学们祠堂内,学习制作当地特色小吃稻子米果。大家一边目不转睛的盯着老乡制作的手法,一边慢慢学着做,品尝自己做出的米果的独特滋味。为庆祝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大家还跟着当地的老乡学习制作粽子。虽然,老乡强调:"粽子要包出四个角的,要扎得紧才不会煮散了……"可是大家包的粽子形状都不相同,各具创意。即使是这样,同学们依然乐在其中,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包得好的同学对自己的粽子爱不释手,学得快的同学还会指导其他同学,看着自己包出的粽子,大家有说不出的成就感。
下午,同学们来到了富田烟叶基地,了解烟叶的生长和加工过程,并且在村民的指导下,进入烟田内,亲自摘下成熟的烟叶。为了犒劳大家连日来的辛苦,同学们还被带到附近一片瓜田采摘香瓜,每个人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劳动果实。
在这一天里,同学们游古街,下田地,远离都市的繁华喧嚣,在富田感受到保留完整的、质朴淳厚的农耕文化。在这一天里,同学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汗水中成长,这必将成为大家一次难忘的经历。
----------------------------------------------------------------------------------------------------------------------------------------------
----------------------------------------------------------------------------------------------------------------------------------------------
抗战主题分队实践活动纪实
● 带队教师:蒋炎富(领队)潘亚欣等
● 参与班级:高一(9)班
● 实践地点:临沂、沂南、枣庄、徐州、南京等地
6月13日,清晨六点半,酣睡中的同学们被电话铃声叫醒,开始了新一天的旅程。七点三十分,我们收拾好行李向位于山东沂南的竹泉村出发。同学们分成三组有序进行体验,体验项目有摊煎饼、制作黑陶和做粉皮。今天,我们体验到了最朴素的村庄生活,凭借自己的劳动,每个人都吃到了自己做的煎饼和凉皮,有的同学也拥有了自己的黑陶作品。天气炎热难耐,同学们无不汗流浃背。可我们感受到了别样的乡村风情和地域文化。
中午我们来到红色影视基地——红嫂纪念馆。通过讲解员详细的讲解以及纪录片震撼的画面,我们牢牢地记住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有这样一群伟大的女性,她们用一颗颗红色的心,温暖了战士们的伤口,也柔软了几十年后,面对那段历史感慨万分的青年们的心。
约两个半小时车程后,我们来到了台儿庄古城。首先乘船观赏了岸边美景,接着在这古色古香的城镇里,我们仿佛进入了书中所写的世外桃源。在"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里,我们终于得到些许放松,在这石路上,每个人都发自内心的笑了。(供稿:王君玺)
6日14日,为了切实感受抗日时期,中国军队的积极抗争精神与大无畏的爱国精神。北京十二中文科实验班来到了位于山东枣庄的台儿庄古城。研学旅行的意义,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需要用心体会城市的文化,体味城市的精神,铭记城市的精神。
今天的第一站是游览台儿庄古城。这个饱经风霜的古城,在经历过炮火洗礼之后,非但没有垮掉,反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并与她古老的神韵交相辉映。清晨,随着讲解员的娓娓道来,我们走进了这座古城的故事。散发着光彩的水城,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时光,她有着自己的品味,更添韵味。讲解员语气渐沉重,恍如成为1938年的亲历者,我们无法化身战士,但我们可以想象战地的残酷。我们无法无法拥有那时士兵的勇气,但我们可以传承他们的气节。
除此以外我们还在台儿庄古城里学到了很多民俗文化。我们在导游的讲解下,了解了台儿庄古城中各种风格的建筑,参观了许多民俗博物馆。其中招幌博物馆给很多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里面各式各样的招幌无不体现出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和店家别具特色的style。一部分同学观看了舞狮"黄飞鸿",在现场看当真让人惊叹不已,随着金色的狮子在高台上反转跳跃,大家忍不住连连叫绝。另一部分的同学观看了传统婚礼。高头大马,八抬大轿,唢呐,嫁妆……这些曾经只存在与电视和电影里的画面并未觉得有什么,但身临其境却格外令人动容。这可能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中华儿女的情节吧。
我们在台儿庄古城里还进行了随机采访,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
"请问游历早上七八点还没睡醒的古城有什么别样的感受?"
"这里很美,那种恬静优雅的南国水乡的美。"小康同学说,"这里晚上歌舞升平,笙歌四起,早晨确实这样青纯的小姑娘。真是别有一番感受!"
"我呀还在学吹12孔的呢……"古城里吹陶笛的店家正在和9班民乐团的同学交流陶笛演奏心得,最后还给同学们便宜了不少价格,并对同学们学习陶笛的速度连连称道。
用过午饭,我们离开了风景如画的台儿庄古城,来到了不远处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导游组的同学在大巴车上先对台儿庄大战进行了生动而详细的介绍,如同一本行动的历史书。精彩的讲解,生动的语言,激昂的语调,无不体现出学生导游对这段历史的感慨与崇敬。
台儿庄战役打破了日军的不败神话,是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榜样。我怀着虔诚的心,伴随着展馆讲解员重新经历了这段荡人心魄历史。回程的大巴车上,赵老师也我们细述了这场战争的经过。给我们补充了很多历史知识和背景信息,让我们对这次战争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听完介绍,看完展区,我们的心情都很沉重,感受颇多。这两天听了太多的英雄事迹。抛头颅,撒热血的中国战士,他们是母亲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和孩子的父亲,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他们扛起了国难家仇。虽然,侵略者早已被赶出国门,但民族耻辱不能忘,忧患意识不能丢。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国家复兴的责任,我们不扛,谁扛?
我们注意到小梁同学在镌刻着牺牲烈士们名字的"民族之光"墙前站了许久不离去,并将手贴在石墙上"梁"姓烈士的区域,喃喃自语:"梁家从前的英雄们,请借给我力量吧,看着我,我会努力,努力去奋斗学习,守护你们浴血保卫的山河……"我听后不禁落泪。
台儿庄是大劫,亦是大捷。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虽风飚道阻,但蓬莱有可到之期。他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点。是我们心中伟大的转折点。我们在这里研学,收获的是知识,更是精神!我们希望并相信着,会有一个美好和平的世界,我们也会为此而不懈奋斗。(撰稿:高一9班李丽丽贾周修订:潘亚欣老师摄影:程罡老師及宣传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