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背后的成长故事十:追逐青春梦想 翱翔科研天空
来源:北京十二中发布时间:2017-06-30
【编者按】2017年高考,北京十二中学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绩的取得与学校的培养、老师的教诲、家庭的熏陶、学生的努力自然是密不可分的,高分则是必然的结果。每一个成绩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成长故事,下面就让我们去探寻他们的成长轨迹吧。
胡可昕、刘玉涵、耿祎然与北大实验室导师欧阳颀院士合影
在诺贝尔科研实践活动班活动中成长,有多少莘莘学子从小就怀揣科学的梦想!对科学充满向往!
2017届高三毕业生刘玉涵、耿祎然、胡可昕就是其中的三位!她们是我校2014级诺贝尔科研实践活动班的成员。高一时,她们通过选拔,参加了中国科协和教育部主办的中学生英才计划项目,进入北京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科研实践活动,跟随院士学习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她们在我校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多次与院士及北大具体指导教师沟通,讨论选题、研究方案。三位同学绞尽脑汁从课题选择到不断修改完善她们的科研活动。她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几乎每周至少去北大实验室一次。为了支持她们做实验,学校为她们提供了-80℃的超低温冰箱、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器等等仪器设备,实验员老师和学校指导教师经常在实验室给予指导,并且每星期与3位学生讨论一次课题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了做好英才计划的课题研究,她们放弃了许多活动和业余时间,克服了许多困难。近一年的活动,她们从讨论课题时因意见不一致而激烈讨论,到最后信心满满一定要坚持把课题做完,她们经历了苦恼、困惑、彷徨与挫败,同时也收获了知识、思维、感悟和坚毅。而我们看到了她们的成长!在今年的高考中,她们的高考成绩都超过一本线!
耿祎然胡可昕在北大实验室做实验
龙博宇参加台湾科学营活动 | 杨一宁在翱翔科学论坛上进行论文答辩 |
玄浩宁(左二)等师生在2016年国际青少年发明展 | 李照宇同学在2015年英才计划冬令营活动中发言 |
学生感言!
■ˉ 耿祎然
当第一次像电视里科学家那样,换上超净工作服,带好白蓝工作帽,进入无菌工作室时,我们对周围的一切是既惊喜又好奇的。第一次亲眼看见能称量毫克单位级的天平,第一次发现冰箱还有储存瓶瓶罐罐的细菌的作用,第一次认识到原来真正的实验室没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而我们就将要在这间实验室里开启我们的科研之旅,这实在激动人心。
■ 刘玉涵
总之,这一年,是我往返京城南北最频繁的一年;这一年,是我接触实验最多的一年;这一年,我提升了我的能力;这一年,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一年,有欢笑也有争执;这一年,有无助也有坚持;这一年,我深入了解了科研;这一年,我深深爱上了科研。我享受穿梭于仪器间的每一个时刻,我怀念为了实验而往复奔走的无数个日子,我甚至欣赏那每一次失败带来的教训,也一直期待着成功的喜悦。这一年,让我充实。
■ 龙博宇
英才计划在我心目中和别的活动都不一样,大学导师给我们辅导,研究自己喜欢的项目,这一直是我很喜欢的学习方式。但是高中是一个集体学习的地方,不会有条件为每一个人量身定做一套学习方案和内容。我在英才计划中可以学到不一样的东西,属于我自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这种学习方法令我获得了很多自主学习技能。导师们不会追着你要求你学习,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兴趣和责任在推动,在遇到问题时,找导师解答往往是我最后一个选择。我会试着先自己独立完成,不到最后不会轻易向导师开口"求救"。
■ 赵鹤麟
翱翔之旅结束了,也许路途并不那么平坦,也许旅途也不是轻松愉快,也许旅途中我本可以做的更好。但我很满意,因为我付出了我的汗水与辛劳,收获了知识与感悟。我还站在这里,所以我的翱翔之旅没有丝毫的遗憾。
■ 朱泽衢
一年来,我们有欢笑、有沉默、有泪水,也许我们曾想过放弃,但我们对梦想的追求从未停止过。有人说:鸟儿的翅膀让它们不停流浪远方,离开那熟悉又温暖的故乡。但我要说:鸟儿用翅膀远航,寻找着心的归宿,追寻着希望的曙光。行者无疆,知者无涯;梦在远方,路在脚下。
■ 董泽萱
翱翔计划带给我了很多。取得的赛绩,也许过几天就会淡去。但那个名叫“剪切乳化和超声剥离制备氧化石墨烯的对比研究”的研究,一定会被我深深牢记。而更放在心中的,是首次完整尝试科学研究的欣喜与激动,和学习到的严谨与负责,科学会一直在我的心中翱翔。
■ 玄浩宁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感觉自己真的对科学研究的了解深了一个层次。我现在懂得做科研的不易与艰辛,一遍又一遍重来的苦闷,埋头盯着图纸的枯燥,重复测试数据的单调,但是一切都在最后成功的时候回首看去,就仿佛是开在自己前进道路上的一朵朵鲜花。它们隐藏在荆棘丛中,如果我退缩了,犹豫了,就无法冲破重重阻碍,看到今天这美好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