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青春导师团”十二中生涯教育行
来源:北京十二中发布时间:2017-07-13
7月11日,北京十二中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十位青年学者,作为特邀“青春导师”为我校高一学生开展生涯规划主题教育,李有毅校长为首批北师大特邀“青春导师”颁发聘书。
北师大“青春导师团”由北京师范大学各个学部、学院有专业特长、有社会责任感的杰出青年学者组成,分别是来自教育学部的侯龙龙、丁道勇、邓林园、蔡苏,天文系的曹硕、物理学系的刘翌、数学科学学院的吕本建、地理科学学部的宫阿都、化学学院的朱嘉、环境学院的冯成洪。十位青春导师走进高一各个班级,不拘泥于特定的形式,用自己的方式讲述自身生涯经历、分享人生重要节点上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中的困难和克服的方法,将生涯发展中的经验和理念传授给学生。
朱嘉老师以“王者荣耀”和“穿越小说”为例,指出兴趣和效能感是学习和活动的动力所在,启迪学生重建构学习的意义感和未来感。侯龙龙老师以名人案例引入自己的研究方向,指出创造力的前提是自主性和能力性,学习的意义不应只是在于解决当前的考试和升学任务。冯成洪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成长过程中的照片记录,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告知学生成长中的历练带给人外在和内在的成熟。蔡苏老师结合自己的生涯时间轴,介绍了自己的选择和行动,转而向学生提问“你想从事什么职业或行业?”,引发学生的自我探索和尝试。丁道勇老师则是从教育政策角度出发,指出选择性是实现自主发展的途径,科学的选择是充分的探索后基于自身和环境作出的适切的选择。曹硕老师从天文学的词源讲起,满足钱学森航天试验班同学对天文学的好奇。刘翌老师从自己的研究方向出发,讲述物理学如何改变人类的信息存储方式。宫阿都老师详细介绍了大学地理学科的专业特性以及与高中地理学习的异同。邓林园老师则用丰富的心理学从业经验,向大家澄清了关于心理学的误解。吕本建老师从一名数学学科的科研人员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科研生活的辛苦和坚持。
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学者走进高中课堂,以自身的生涯历程和专业知识发挥青春导师的引领作用,也为中学生带来高水平高等教育的直观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目前的学科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关联,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以价值感引领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发展。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落实学生的选择权成为大势所趋,以往默默无闻的生涯规划教育因其所具有的培养学生选择能力的重要作用,站上了教育改革的前台,担起帮助学生“择其所好,择其所需,择其所能”的重任。自2015年1月启动起,青春导师计划就担负起向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学习机会思维责任,并在开展过程中,不断更新资源、创新形式,在帮助学生科学选择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