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时,我们希望学校走出什么样的学生?北京十二中教师团参加锡山高级中学教育联会活动汇报(一)

来源:北京十二中发布时间:2021-04-28
  “最美人间四月天”。4月23日至24日,满嗅着湿润清新的江南空气,北京十二中教师代表团一行12人走进一所花园式的学校——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与全国各地远道而来的专家和名师一同享受了一场关于育人模式创新转变的教育盛宴。

\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教育学会、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主办。会议主题为以毕业生形象(“四个者”)涵育推动高中育人模式转型。会议内容精彩纷呈,有名家大师以高端讲座阐释“四个者”的内涵,还有30位名师以公开课展示他们对新课程新教材的探索。

  第一天上午,论坛以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讨论和弘扬为主。老师们认真聆听了田刚院士的《走进数学》讲座和唐江澎校长的《锡山高级中学和她的“四个者”实践》报告。唐校长以树立“终身运动者、使命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的毕业生形象为目标,用鲜活的事例让与会者深入理解锡山高级中学的优秀教育理念。

\
 
  下午,老师们走进10个会场,观摩名师展示课,感受着不同教学风格的交流和碰撞。北京十二中教师代表团的老师们有的还兼任了班主任工作,因此除了倾听现场学科教学,老师们还在交流访学中重点关注了锡山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开展。一天的讲座之后,老师们顾不上休息,一起继续畅聊当天的收获和体会。
 

\

\

\

\

\

\

 
  第二天的会议则重在传达美育、体育和文化建设理念。教师们一起倾听了4场高端报告:由中国首位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谢军给听众讲授《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分享雕塑经验《为时代造像》;还有奥运冠军陈一冰带来的讲座《做自己的冠军》,以及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带来的文化讲座《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文化忠实的守望者》。这几场讲座高屋建瓴地深入诠释了未来社会中需要什么样的劳动者,又该怎样追寻幸福和造福社会。
 

\

\

 
  两天的会议行程忙碌充实、紧张有序。在回程的火车上,老师们纷纷打开电脑,或是将自己两天的收获整理清楚、或是互相交流当天的收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老师们也在主动思考如何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收获吧!


总书记提出“培根 铸魂 启智 润心”这八字育人观,涵盖了关于“五育教育”的广阔内涵,意义深远,还需要教育者思考如何贯彻。唐校长把它延伸到更加容易操作的层面,改换成用什么来评价?就是以毕业生他所具有的品质,应该是源于全人发展理念的“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这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评价角度,指引了学校培养的方向,而且通过一系列措施贯彻和实施,这是一种问题解决的独特角度和方法。

——化学组胡小蒙老师


  关于教学方面,南方和北方的理念确实是不一样的,北京更侧重单元教学设计,而无锡的高中生物教学更加侧重于课时教学中知识点的落实,对于教材落实到位,教师会经常去指导学生充分使用教材,包括书上很多重点的概念,让学生去表述,而且学生们也很适应这种方式,能够适时独立的划重点,会记笔记。
——生物组马玲老师


  作为高中老师,我们正在培养的是未成年人,但是在高中毕业后他们就是成年人,就是要面对社会的独立的个体,他们注定会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因此高中阶段作为老师能够教给他们的绝不仅仅是分数或者进入大学的那张录取通知书,而是要教给他们如何面对不同的问题,高中阶段我们也许会注重他们学习问题的解决,但是也要在平时注意教会他们面对问题。而谢军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我现在可能是在花80%的精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没有明白这一代孩子为什么会一直逃避问题,所以我应该从他们的成长环境、心理特点、社会因素等方面去分析他们产生这个状态的原因。
——数学组马超周老师


  锡山中学的语文课堂呈现了非常完整的三种课型——大单元教学、双篇联读教学以及单篇阅读教学,展示了江苏省的创新理念,即大胆创新、小心实践。课堂所呈现出的是学生丰富的阅读量和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力。并且课堂践行了师生平等,在对话探究中让问题深入,让学生习得真知识。另外在教育方面,我对学校能够一以贯之“四个者”的做法颇受启发。学校致力于打造成为一个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地方,学习共同体内每一个成员都在成长。学生因爱而学、体验探究、生活丰富,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在社群中专业阅读、交流探讨、合作研究,成为信念坚定、博学多才的学者。
——语文组孟学珂老师


  我印象很深的一个观点是 “方向比努力重要;评价先于教学。”“做人有计划,人生有方向。”教师如果没有明确的教育教学方向,那不仅仅是教师个人将其精力消耗在偏离方向的不重要的事情上,做了许多无用功,更糟糕的是会荒废学生的时光,耽误学生的成长,而唐校长对教学目标评价可行性和可见性的解读,让我从更加务实的角度对自己的历史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我今后历史教学目标的设定,评价先于教学的理解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我看来,评价先于教学不再是一个空洞的理念,真正开始学会如何去做,去落实。”
——历史组杨欢老师


  通过这几天的交流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在我所听的最后一位老师的课堂中,她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做到了学生为主体、为中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语言能力得到了内化和升华,课堂生成扎实可见。两种类型的课堂对比再次见证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的重要性。同时,在之前的课堂中,我们较少使用到视频等多模态资源。但在这次的三节课中,能够很清晰的看到三位老师的课堂开端都使用到了视频。后两位老师的视频和之后的教学环节完美融合,让学生在通过视频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使课堂更加流畅自然,也为后续的教学过程做铺垫。
——英语组张菡老师


  很高兴能参与此次交流活动,在非常重要的评课过程中,我学到了所谓“人即课”的新知识,指的是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教师通过运用新型技术手段给学生展示具备地理核心素养的人。教师的言传身教,将地理核心素养传递给学生,润物细无声。一个具备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师是课堂的基础和核心。我还充分了解了如何去挖掘单元大概念,并且有利于习得学科基本方法,可以说是受益良多。
——地理组邹洁琼老师


  两天的参与经历让我收获满满,在听课活动中,我有了很多收获,比如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荷量和电压关系时,可以采用DIS实验系统测量电流和时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采用“面积”积分的方法测量电荷量,从而找到电荷量和电压的关系。同时,在班主任层面,作为班主任,将行为规范和规则升华到面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理念。引导学生坚持锻炼、健康作息,成为终身运动者;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责任担当、国家认同和团队意识,成为使命担当者;鼓励学生在高中三年勤奋持恒、崇尚劳动,成为问题解决者;提高学生的优雅度和品味感,成为优雅生活者。
——物理组陈璐老师


  在评课专家刘平老师的评价中反复提到“课堂安全”一词。对于这一词汇原来的认识主要是感性的,就是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愉悦、放松状态。在刘老师的讲评中以及会后的学习中,我的认识更加准确,即学生的课堂安全是一种心理安全,是学生对老师教学行为心理的满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中安全需求是仅次于生理需求的第二层次需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好的课堂是个让学生具有安全感的课堂,而教学效果好的授课教师则首先是个注重培养学生安全感的教师。
——政治组白雯老师


  在此次的交流活动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学校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在当下很多学校因为对分数的过度重视,在课外阅读上花的功夫还是不够的。而这里他们不避讳自己对分数的追求,但是会更加兼顾理想的层面,举例来说,为了督促大家阅读,学校会将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容纳进他们的评价体系中。这样很好地促发了学生的阅读。同时在课堂上,他们也是在尝试着将评价体系融入到课堂中,也就是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这对我的教学启发很大,我希望能好好地运用在我的日常教学中。
——语文组吴子玉老师


  本次交流访学让十二中的教师们受益匪浅,无论从办学理念还是课堂实践中,锡山中学提供了很多可学习的理念和途径,唐校长和他的团队从“毕业时,你希望学校走出什么样的毕业生”出发,建构起“四个者”的方式来涵育学生,这对老师们的日常教学来说也是非常大的启发。教师们在短短两天内吸收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并及时进行反思,从而在学习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在成长中践行育人理念。如锡山中学所说,坚持教育成全人的追求,让终极价值的光芒照亮每一个教育细节!锡山之行结束了,但十二中人对教育教学转型探索的旅程从未结束,仍然在路上!

  后续,教师代表团的老师们还将在全校范围内、各学科教研组内开展学习活动汇报,将所学到的有益经验与教育感受与全体教师分享,敬请期待吧!




  撰稿 | 孟学珂、吴子玉
  摄影 | 胡小蒙、白雯、孟学珂、邹洁琼等
Baidu
map